联系我们| 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
办公OA 微信
您当前的位置是在:首页 > 清廉瓯飞 > 廉政时评
心中有戒 以心却之
发表时间:2020-06-17 15:59:50    浏览量:912次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

古往今来,大凡清官廉吏,皆有过人之处,其中一条就是要做到严于自律,秉持本心,守持廉德。

清代乾隆年间河南巡抚叶存仁,为官三十余载,甘于淡泊,毫不苟取。当他离任时,僚属给他送行,依依话别,却迟迟不肯让船启程。直到明月高挂,才有一叶小舟满载礼物驶来。原来是僚属们为避人耳目,特地夜里才送来礼品。叶存仁目睹此景留诗一首,“月白风清夜半时,扁舟相送故迟迟。感君情重还君赠,不畏人知畏己知。”书毕,婉拒了所有的馈赠。

“还君赠”的故事流传至今,“畏己知”的典故传为美谈,但其中值得深思的,却不只是叶存仁人前人后始终如一的高洁品性,送礼的僚属在馈赠时微妙的心理状态也颇值得玩味。试想,假如易地而处,能想出如此“精心安排”的官员,当自己面对“无人知晓”的临别馈赠时,是否就欣然接受了呢?若是翻阅史籍,那种在夜色中收下馈赠,在背地里接受好处的做法,在历朝历代的官吏中并不鲜见。明面上“以辞却之”,暗地里“来者不拒”,正因为有这样的诸多反衬,如监察御史吴讷“若有赃私并土物,任教沉在碧波间”,乡试主考李汰“义利源头识颇真,黄金难换腐儒心”一般的自警自省,才更显珍贵。

审视自我、检身正己,拒腐防变必须从“心”做起,既是为官者锤炼自己的“心学”,也是防微杜渐的“良方”。在这方面,一代廉吏于成龙堪为榜样。据史料记载,于成龙到罗城赴任前,对亲友说,“某此行,绝不以温饱为念。所自信者,‘天理良心’四字而已。”在为官期间,为自己定下《示亲民官自省六戒》,提出勤抚恤、慎刑法、绝贿赂、杜私派、严征收、崇节俭六条戒律,早晚对照,时常反省。正因有了时时省察己身的行动自觉,做到了心中有戒,“以心却之”,于成龙为官多年才能始终两袖清风。

面对利益诱惑,“以辞却之”未必牢靠,“以心却之”才是正道。鉴古而观今,有的领导干部在众人面前时辞色严厉拒收钱物,一旦避开公众视野,或是自以为找到“迂回”之法,严明公私的界线就出现了偏移,拒腐防变的防线就发生了动摇,半推半就者有之,“下不为例”者亦有之。这样一些人,慑于反腐的高压态势,畏惧“带电”的制度笼子,但并没有从思想深处拔除贪念。事实上,没有价值观作倚靠,很容易在更具隐蔽性、更有针对性的诱惑面前败下阵来。

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党坚持无禁区、全覆盖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,老虎苍蝇一起打,有力遏制了腐败的蔓延势头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,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体制机制。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是分割不开的有机整体,一体推进、同向发力,才能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。在这其中,不想腐指的是认知、觉悟、文化层面,解决的是腐败动机的问题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必须更加自觉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,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,形成拒腐防变、“以心却之”的行动自觉。

天底下鲜有无缘无故的馈赠。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,那些打着各色旗号纷至沓来的所谓“心意”,瞄准的往往是党员干部手中掌握的公权力。检验党性的考场无处不在,常思贪欲之害,常弃非分之想,严于律己、静心守廉,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,时刻牢记“以心却之”,清清白白做人,干干净净做事,坦坦荡荡为政。


【字体大小:
返回】【打印】【关闭